2019:散场后

slug
movie-2019
date
Dec 28, 2019
status
Published
tags
Movie
summary
“去年着迷于开场时在黑暗中沉入光影世界,今年则感激于散场后顶灯亮起回到现实。是啊,我很快就从想逃到电影中去的人变为了从电影中走出的人。在非线性的观影历程里,今年看过的电影也并非属于电影历史上的2019,而是我私人记忆的2019。”
type
Post
今年看的电影少多了。
去年,我总是想着电影。迷影之初,觉得自己像一张白纸,想要快些在上边写满东西。新的电影上院线,就第一时间赶去影院。新的电影出资源,就立刻下好看掉。喜欢某个导演或演员,就想刷完全部。当然那些高产的导演和演员们以及不断延展开的想看列表很快让我清醒过来,一部电影永远有终结之时,但电影永远也看不完。
今年的日子不再像过去一样闲散。或许是因为有猫,或许也实在是因为现实的网已经向我张开来,必须要开组会,发小论文,要找工作,也要忙毕业。即便是无所事事的日子,我也不会毫无忧虑地点开一部电影了。但我仍然爱看电影。最近一周只出门买了次早餐,在宅出了新境界的一年里,去学校图书馆多半是为了去C220看电影,从5号线转1号线再转2号线或7号线或4号线进城几乎都是为了看电影,去周边城市的短途旅行也总和影展挂钩。猫让我心甘心愿地受困在家,而电影让我出门去。

银幕时刻:在电影院里

电影和研究生的这两年多完全捆绑在一起。昨天在毕业论文的致谢里写,感谢大光明,感谢影城,感谢天山,感谢800号。就像田博常说,在银幕前看喜欢的电影是一种追星时刻。电影院总是纵容影迷们情绪泛滥。在800号,日常观影附赠夜宵局,永平路上的即兴讲座和硬盘展览足以抵御深夜独自回家的寒风。天山服务和设施都好,今年倒去得少,但2020年会从这里开始。影城是上影节的主战场,在一厅前排正中重看4k版的《海上花》,美得讲不出话来,仿佛获得观看侯孝贤的全新方式——现在才后知后觉,这真的是我第一次大银幕看侯孝贤。又在这里看汤浅的新片,果然觉得分镜流畅魅力十足,大楼冲浪冲走了难听的主题曲旋律,在 Masaaki Yuasa 出现在银幕上的第一秒,我率先领掌————当时我就想到,这真的是我第一次大银幕看汤浅政明。
在上边的学术厅看《将来的事》,在水上吟的旋律中小跑着穿过森林的于少女整个把我点亮了,我后来在影城附近散步,听了无数遍水上吟。也看了《幻梦墓园》,去年上影节看阿彼察邦,睡的是《恋爱症候群》,这次黑暗中冒出此起彼伏的哈欠声,笑得我意识清明,结果完全迷上了。
notion image
这之中要数大光明最破,银幕在高台上,一楼前排得仰头看,后排则像看电视。千人厅里同呼吸,空气流通不好,出入口也不相称,开场散场时常拥堵,可我还是最爱大光明。
今年值得一提的银幕印象,必定有《绿光》。在情绪不断累积下沉之后,上千观众在这里一起看海边落日。我屏住呼吸热切地期待着太阳沉没前的那一刻,之后此起彼伏的惊叹声让这一幕胜过我特意去看的所有日落。气口就在下一秒。
notion image
每次到大光明,都格外期待两个时刻。一是开场时放映员又忘了关顶灯,热心观众大喊一声“关 灯!”,然后灯光应声熄灭。二是电影结束后,大光明的顶灯缓缓亮起,幽幽泛着颇为古典的绿光。破旧老派的观影氛围在这里生长。
年末,我在这里看《默片解说员》。对周防正行这部新作期待已久,的确有很多散落的迷影元素。看完觉得整体聒噪轻快,也轻佻了些。但在电影当中有一处,几层墙壁被打穿,片中影院的银幕破开,男女主角错愕地面向观众,然后从破开的缝隙中转身离开,逐渐走远。这使我震撼非常。
当我看向银幕内的观众,银幕内的观众也看向银幕内的画面,那是一条类似《摩登时代》结尾处的大路。(这里过得比较快,要是我记错了,就当这段以及之后的全是胡说八道。【本来也是】)银幕破开,主角看向我,此时重叠的银幕使第四面墙被打破,而后主角转身离开,破烂的银幕上残留的背景和在中间真实离去的主角复刻了《摩登时代》。在影院看这一幕真是神来之笔,但我在意的并不是界限的打破和层次的多义,而是《摩登时代》。
notion image
《摩登时代》属于我爱上电影之前残留的极少数的观影记忆之一,后来我开始爱上默片的时候,愈发觉得难能可贵。1936年,好莱坞已是有声片的天下,《摩登时代》也是卓别林的最后一部默片。周防正行选择了用这最后一幕来宣告默片时代退出舞台。破碎的银幕和幕后的现实组合重建的完整画面致敬了往昔的辉煌,你看,银幕坏了,又被重建,摩登时代的这一幕从记忆中走远了,默片解说员又让这一幕回来了。电影的生命,被观众延续着,也被别的电影延续着。这一幕把我感动坏了。
我在回去的路上,想起来在大光明看《默片解说员》还有另一层互文。在制片厂还没有开始译制外语片的时候,国内有弁士的变体译意风(earphone)小姐,而最初使用译意风系统就是30年代末在大光明放《风流奇侠传》,观众戴上听筒来听类似于同声传译的国语解说。大光明很迷人,它在漫长的年岁里见证了电影历史本身。当年《摩登时代》在沪上映,说不定,说不定这块银幕的位置,还真出现过那一幕。
《默片解说员》展示了台词对白对于电影叙事的重要性。剪辑后的画面,经由俏皮解说员二次创作后面目全非,而正常的解说员在跟不上快速变化的画面内容时,就酿成了事故。给《默片解说员》敲字幕的人表现不佳,好些次出现错位,对这样一部电影来说,字幕与画面的不同步有一种互文的苛责。
在杭州看《雨中曲》也是如此,电影的前几分钟字幕一直没跟上,时间的迟滞使得人物的台词错位。后来,片中拍的有声电影试映时,男女主角的台词和实际的放映画面无法匹配,yesyesyes和nonono反复交错,令人捧腹。我对字幕要求一向很严格,可以没有,但不可以出现问题,因此很生气。不知道这位字幕员看到这一幕,是否能想到这种错位有多影响观感。开场红毯走秀完全没入戏,颇为遗憾。
在杭州,终于看了《四百击》。安托万带着我非常迟滞地开始了新浪潮,也带着《操行零分》的影子。我想起枕头大战里诗意的反叛, 最后那些少年在通往自由的屋顶上高歌,好似未来可以一直前进。也的确前进到了未来,新的少年逃出铁塔,奔向大海。看到电影的源流让我深受感动。
notion image
无论是大转筒、旋转木马还是碰碰车,今年看到散落的在电影中几个游乐场片段,都异常精彩。
notion image

午间休息和睡前故事

我最喜欢的电影长度在90分钟到110分钟之间,60分钟到90分钟的电影被归为睡前故事,30分钟到60分钟的电影被称作午间休息,虽然大多数时候它们都不是在睡前或者午间看的。
当然,能否被称作电影,跟时长毫无关系。今年看的次数最多的电影是《工厂大门》,一口气连着看了十多遍,在非常短暂的黑白影像里我看到一种永恒的力量和难以言喻的生命力,经典的机位和取景在百年来的日常里反复上演,好像在大门的开合之间,在涌出的人与狗与马与自行车之间,有神秘的磁场,一定是有什么东西被释放出来了。后来我看到修复着色版,黑白的人在涌出的一瞬间被上色,一切都变得虚假起来,让我感到错愕。很多染色版默片也极美,但色彩绝不是接近真实的方式。
不去影院的时候,有时想看点体量轻巧的电影,因此看了一些短于75分钟的电影/短片。或许是我本就偏爱儿童电影,喜欢的几部都是儿童题材。
成长总跟事物的衰落有关,比如见证死亡,遭遇疏离,失去单纯个性。懵懂的天性赋予孩子不作为的权利,面对现实问题他们通常无知且无能,难以解决矛盾达成实质的和解。我非常讨厌在电影中看到过于成熟的儿童形象,不是讨厌那种孩子,是讨厌在电影中看到。我期待的是在残酷现实中留存的那份天真单纯。
notion image
《候鸟》迅速地勾勒出一个缺失母爱的九岁小女孩形象。尽管缺爱的部分是循规蹈矩的,但精彩的镜头调度将每一次对母爱的渴求呈现为愈加疏远的情感距离。最为巧妙的是,小女孩选择填补母爱空缺的方式,是拐走一个三岁的小女孩并成为她的妈妈。由“缺失”而生成的“给予”构成一组矛盾的情感映射,小女孩无法获得母亲的爱,便试图去做一个母亲,最终从更小的孩子身上获得了爱。这种错位的角色扮演交织了孩子特有的天真和孤独,高明地重新解构了母爱。
我很喜欢中岛哲也的处女作《夏天的大人们》。它可爱又俏皮,保有着一种理所当然的困惑。孩子不知道问题的答案,却可以为未解决的成人问题做注解。
也爱《红气球》,非常可爱,非常爱,希望全世界的人都去看,希望全世界所有的气球都能自由通行,希望全世界所有的孩子都拥有他们的红气球。
特别提及《我和吸铁石和一个死去的朋友》,是一份简单纯粹的私人回忆,且非常诗意。在等待面试的间隙看完标记,回家路上就收到导演豆邮祝我面试顺利,太温柔了。

小津印象

今年的导演看得散乱,能特意提一提的想必也只有小津。12.12小津生日,我在电影社讲《秋刀鱼之味》的沙龙,那周选片还选了《父亲在世时》,《独生子》,《我出生了,但……》。
《秋刀鱼之味》是年初看的,高效有序的镜头和叙事构建起精准的模型,笠智众又有情,我觉得极好。后来陆陆续续补了不少,到讲沙龙的时候重看了两遍,发现我不再喜欢这部了。我不喜欢小津的彩色片。不喜欢后期多线的人物交叉叠化映衬,不喜欢有目的性太清晰不过的人物动机。
我最喜欢的小津还是《独生子》、《父亲在世时》、《长屋绅士录》这几部,简单,纯粹,呈现有些疏离和礼貌的亲子/非亲子关系,让人信任的距离感使实际情绪流转非常真挚,余味悠长。
而且我对小津的爱至少有三成来自笠智众。
notion image
三月看了侯孝贤导演纪念小津拍的《咖啡时光》,还重译了字幕。看完觉得全无联系。当然,电车是非常小津的,从隔壁借酒也很《东京物语》(哦,上影节重看这部泪流满面,热海那一幕也是了不起的银幕印象),但怎么看这都是侯孝贤吧。后来发现电影结束在小津去世的御茶之水,我就强行把最后生机勃勃的铁道镜头理解成献给小津的告别诗了。
notion image

角色

不知为何,我后来常常想到《咖啡时光》的女主角阳子,还有其他一些。
她们在《将来的事》里,在《五至七时的克莱奥》里,在《女友的男友》里,电影看到某个时刻,她们就在我身上诞生了。
看来今年我想做法国人。
notion image

瞬间

还有一些画面,一些声音。
比如沙,在流云的光影里浮动,像轻纱与海浪。
notion image
比如跳舞。或单纯或复杂或癫狂或孤独。
notion image
比如烧着我的裙摆。
notion image
比如刻在我生命中的垂钓。
notion image
比如呼神护卫的光晕。
notion image
比如他们喊出的声音。
notion image
以及一些真正的声音,存入了叙事和空间记忆的声音。

新片

五星给《燃烧女子的肖像》《痛苦与荣耀》《寄生虫》《福冈》。
四星梯队里仍然要赞美日影,年末看周防正行,矢口史靖,年中看汤浅政明和长久允,年初看滨口龙介和三宅唱,日影是我的快乐源泉!虽然我的一星两星也都在那。
国产院线,想提一提的大概只有《少年的你》。
新片还有一些没看,大概今年也不会看,反正现在没看。不着急的,他们不出现在这里或许会出现在明年或以后的总结里更早些的位置,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新片会变成老片,但电影又不会衰老。衰老的是我和我的观影体验。
今年,电影开始让我有勇气面对现实了。
我必须面对每一个散场后,否则该如何走到下一部开场前呢。
 

© 我一直在玩 2023 - 2024